2009年10月27日

上崑的表演真精彩

這次上海崑劇院來台北表演,我看了10/16、10/21、10/23三場。10/16號在中山堂表演,都是折子戲,可惜我的座位風水不佳,坐在中山堂二樓聲音都聽不清楚,反而是不時聽到音控室裡電話嘟嘟響,還有關眾講悄悄話的聲音,那天看得實在是有夠累,〈借茶〉演完我就先回家了。

10/21也都是折子戲,是在城市舞台演出的,那天為了要看清楚太白醉寫,特地買了貴一點的票,結果我的決定果然是正確的!梁谷音老師演的紅娘,淘氣機靈;岳美緹老師的陳季常感覺不是只是怕老婆而已,反而有種願打願唉的感覺,與張靜嫻老師之間的互動中,流露出「打是情,罵是愛」的趣味。蔡爸爸的〈太白醉寫〉實在是太生動可愛了,可惜那齣戲偏重表演,唱念不多,實在很想聽蔡爸爸唱呀~

23日禮拜五是《班昭》,是新編崑曲。話說我禮拜四那天耍笨,以為《班昭》是在那天演,結果那天一下班匆匆跑去城市舞台,結果城市舞台竟然沒開!!!!後來拿票出來看才猛然發現自己記錯時間了,就很落魄的回家了。

本來我是對新編崑曲沒什麼興趣,不過為了捧張靜嫻老師的場,最後還是決定買票了。那天觀眾人不多,於是就「順勢」作到前面去。儘管台詞白了一點,但剛開始看《班昭》還覺得不錯,一開始七十一歲的班昭與六十三歲的傻姊從石室走出來,然後倒敘回到班昭十幾歲的時候,張靜嫻老師真的很厲害,不同年齡的班昭性格都掌握得很精準。《班昭》服裝也還蠻考究的,頗有漢朝風韻。不過《班昭》演到中間,也發生太多事情了吧,一下馬續突然離開,一下曹壽突然回來,回來沒多久又突然跳海自殺,然後班昭家又好死不死被閃電打到鬧火災,實在比花系列還灑狗血,聽說下半場還有馬續自宮,不過我還是敵不過瞌睡蟲,中場休息就先溜回家。我回家GOOGLE了一下,才知道《班昭》幾乎都是杜撰的,曹壽好像是西漢武帝時的人,根本不可能跟班昭發生任何關係,馬續也沒有自宮,我不禁欽佩(?)編劇的創作能力。我不知道會不會是因為當初創編《班昭》是為了吸引崑曲新觀眾,所以才編寫這樣的劇情,可是過於誇大不實的劇情,長遠來看,不是件好事。不過若是拿同樣的新編崑曲來比較,不用說,比《孟姜女》好太多了(聽說曾老師最近又有新作??)。

[+] Read More...

Emmanuel


就讓這首歌來當我的主題曲吧!

Emmanuel
Composed by Michel Colombier
Arranged by Jeremy Lubbock
Trumpet by Chris Botti
Violin by Lucia Micarelli

[+] Read More...

2009年10月22日

到處都是T@ny Chen

昨天同老闆還有同事去拜訪客戶。到人家的地盤,總不免要交換名片一番,結果對方有一位講話台台的人,他的名片上只有英文名字,就叫T@ny Chen,當下覺得有點莫名其妙。

對我來說,英文名字是很沒意義的,因為英文名字都是自己娶的,完全沒有法律上、文化上以及實質上的意義,我今天可以高興叫Alan,明天我也可以高興叫Valentino。再說,全世界不知道有幾萬人叫T@ny Chen,也許時間一久,光是手機通訊錄裡面就有三四個了,而且還容易想不起來到底哪一個T@ny Chen是那一個。今天我不是在網路上聊天,也不是在看交友網站,不需要隱藏自己的中文名字保護隱私。名片上只印英文名字,總讓人覺得有點沒誠意。

有一次有個日本人問我為什麼台灣人喜歡幫自己取英文名字,老實說,我一時之間也回答不出來,我只回答他說有時後用英文名字稱呼人家還蠻蠢的,結果他回答的確是蠻蠢的。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台灣公司習慣用英文名字稱呼對方?是因為比較容易記嗎?可是這又回到剛剛的問題,英文名字菜市場名一堆,叫DAVID叫AMY的比螞蟻還多,反而讓我更容易搞混。是因為叫英文名字比較親切嗎?可是我想再怎麼親切,也親切不過叫阿嬌、阿娟、阿娥的吧!還是因為叫英文名字會比較洋派,比較國際化?這個理由更荒謬了,很多喜歡用英文名字的人,外語能力不見得好,思想也不見得比較有國際觀。還是說用英文名字比較方便讓外國人記住?我想這也不成立,很多外國人他們都名字看了念都念不出來,他們也沒改名字。

嗯,不知道是不是我又想太多了。

[+] Read More...

2009年10月13日

1949













我爸和我表姐(姑媽的女兒)
1949年攝於台北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