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8月31日

In want of money

今天是社團出遊去蜜月灣的日子,不過從前天開始就一直掙扎要不要去,一直到今天早上七點才傳簡訊跟學妹說生不好意思不能去了,真是對主辦的學妹感到過意不去。

其實不能去的原因很多,主要是因為家教學生這裡拜跟我請假,所以我這禮拜就缺錢用啦。雖然郵局還是有存款,去蜜月灣交通費也不過兩百元,不過在「能存多少就存多少」的心態下,怕去到那邊胡亂消費,還是決定不去了。另外,如果去了蜜月灣,就少一天練習游泳的機會了(最近自由式換氣跟蛙式踢水大有進步)。如果留在台北練習游泳,對自己還是比較實際一點。

關於家教學生又跟我請假,不知道是不是我要被炒魷魚的徵兆,所以心裏對此感到相當不安。(有一次作夢還夢到為了叫他回來上英文,我自己跑去百貨公司找他回來,莫名其妙的夢。) 他是某所私立大學大三的學生,要準備考研究所,暑假平常都待在學校做實驗的樣子,只有補習跟上家教才會回到台北。上次他跟我請假是說中原普渡拜拜,這次是說系主任找他們有事,不知道是真的還假的,可能我想太多了吧。

那個家教學生英文程度不太好,好像對英文也不太有興趣,碰到不懂的也不會主動查字典,常常在上課的過程中讓我有點無力,我不知道我每個禮拜給他上兩個小時的課程,能給他多大的幫助。比如說,碰到不懂的單字,我告訴他中文意思跟用法,不過他都不會記下中文意思,也不會話重點,好像我講過就算了,好像我講得很無聊,讓我有時候會講不下去。

有一次,給他檢討字彙填空,他有一個填錯了,我告訴他原因。我說:「就算我不知道indicate 是甚麼意思,我也知道前面不能填,因為前面有個介係詞。 你知道介係詞後面是接甚麼詞嗎?」

他說:「名詞。」

「那indicate是甚麼詞呢?」我問道。

「名詞。」很明顯他答錯了。

「真的是名詞嗎,你要不要翻到前面看看?」我請他再思考看看。

「不就是名詞嗎?」他還很篤定地回答,害我也覺得納悶,我請他再確定一下。

「對呀,verb不是名詞嗎?」聽到之後,心裡只有一個冏rz,不過還是要故作鎮定,繼續教下去。

[+] Read More...

2006年8月13日

家教的良知

前天,在ptt的家教版上,看到一篇文章,情緒反而有點激動。

對方(簡稱 H)本來只是 post一篇文章上來抱怨說他的家教學生(小六)有說謊習慣,讓他很困擾。不過大家不外乎回說甚麼「現在小孩子很難交」、「乎伊死」之類的口水式的推文。後來 H post了第二篇文章,裡面提到他家教學生跟家長之類的互動情形。大意是說,小孩在上了小學之後,有一些不適當的行為舉動,譬如會將班上的躲避球佔為己有,說是自己的,家長就發覺不打不行,於是就對小孩實小毛驢與我行打罵教育。有一次,家長就在H面前打小孩巴掌,原因是因為小孩不懂「舉一反三」。H 覺得很掙扎,他覺得小孩家長的作法有點過份,可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辦,他的哥哥又教他只要把功課教好,其他的不要管......

看完他的文章,我情緒有點激動,便很魯莽的丟水球建議他看看要不要找社工幫助。至於我情緒為甚麼會很激動,主要是我對他文章裡提到的兩個觀念,我覺得非常要不得,我也一直對這兩個觀念為甚麼還一直普遍存在今天的社會中,感到相當的疑惑。

第一個我不能認同的觀點就是,對方的家長說自己的小孩是甚麼個性,要用甚麼方式處罰他自己最清楚。這種說法,往往讓外人無法有插手的餘地。然而,這樣的說法,背後影藏的意義是甚麼?「反正孩子是我生我養的,用不著你來管。」感覺孩子好像,就是父母自己的財產,外人碰不得。可是小朋友畢竟是國家社會的希望活生生的人,需要健康快樂的成長環境,如果我們真的覺得小朋友家長父母管教有問題,我們就不能管?每次在報紙上看到許多家長帶著小朋友一起自殺的新聞,我都相當不理解這些父母的心態,就算父母覺得自己活不下去,想要自己了斷自己的生命,可是父母為甚麼有權力也要結束小孩的生命?他們是把小孩當作獨立的人呢,還是可以掌控的財產?

第二個我非常不能苟同的觀念,就是humen大的哥哥說的「把書教好就好,其他的不用管。」為甚麼不能管?管了怕跟家長處不好,失去家教工作?管了只是多一事多一樁麻煩?如果只是為這些原因而不管的話,那麼這個小朋友不是就繼續生活在變形的親子關係中?往往就因為我們這種「不用管」、「不必管」、「不該管」的心態,不少可以避免的悲劇一直不斷地上演。誠如bluetease大大說的,如果我們看到不對的事情,還抱持著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態度,那才是真正的錯誤,而且我想會是個一輩子讓自己良心不安的錯誤。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