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26日

"Remind Me" and the TV Commercial of "Areva"

While our daily repetitive routine makes us take all things for granted, this song, composed by the Norwegian duo "Röyksopp", and its MV, realised by the French animation group "H5", reminds us how everything surrounding us works.

[+] Read More...

2007年7月25日

捷運拉環的另類功用

拉環的另類功用
除了防止跌倒、保健強身之外,
還可以放置書報。

2007年7月17日

星空


2007年七月十七日,傍晚五點十七分,金星合月。

獨登西樓,
忽見大清真寺屋頂上的一彎新月,
冉冉升天,尋找那遺失已久的鑽石。

今夜的星空,很伊斯坦堡。

2007年7月7日

音調與音樂的關係

前些日子在姚大鈞先生的潛艇日誌中,讀到一篇「漢語樂音語言論」的書評。我一開始標題沒看清楚,以為是討論漢語跟漢族音樂關係的書。結果上網查了一下該書的目錄,該書似乎只是藉由漢語中「狀聲詞」、「象形詞」、「感嘆詞」來說明漢語是個「樂音語言」。我是沒看過這本書,不過試想想,全世界語言粗估最多有六千多種,獨漢語(包括各各方言)因為有「狀聲詞」、「象形詞」、「感嘆詞」,所以能成為「樂音語言」?「狀聲詞」、「感嘆詞」每一種語言都有,而且每一種語言構詞、音韻都不一樣,都有不同的樂音表現,若只探討漢語的樂音成份,似乎不甚有趣。

姚大鈞對該書提出了一些質疑,其中一項是這樣說的:

第一:漢語的最大特色之一,也是與所謂「樂音」問題直直相關的,就是音調問題。作為世界上極其重要,也是使用者最多的「音調語言」(tonal language),漢語提供了大量的研究資源。而中文音調起源與先民音樂性之間的關係,是任何討論「漢語樂音語言」這樣的研究都不可能規避的課題。然而,全書中竟然未提到中文語言依賴音調這一特性,又如何能自稱「漢語樂音語言論」?

我不知道他這邊說的「音調起源與先民音樂性之間的關係」指的是甚麼,小弟雖資質駑鈍,所知有限,不過也讀過幾篇語音調和音樂有關的文章,在此整理如下,作為該質疑的補充:

[+] Read More...